时间:2024-08-03 16:25:26 编辑:敏函
如下
一、溶水性不同
1、人工果胶:胶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及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转变成水溶性果胶。
2、果胶质:具有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可被酸、碱、果胶酶等溶解。
二、用途不同
1、人工果胶: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
2、果胶质:是构成高等植物细胞质的物质并使相邻近的细胞壁相连。
水果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稠定或调节食品的口感和质地,广泛应用于果冻、软糖、布丁等食品中。它的主要原料是果胶。
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是从植物细胞壁中提取出来的,通常是从苹果、柠檬、柑橘、草莓、甜橙等水果中提取得到。果胶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水洗、切割、提取、沉淀、干燥等环节。
当果胶溶解于水中时,会形成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凝胶力和黏性,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口感,并形成透明的凝胶状态。此外,由于果胶本身是一种天然食品成分,因此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够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水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也被称为果胶粉或果胶粉,主要存在于水果中。它经过加工提取后具备凝固、增稠作用,可以用来制作软糖、果酱、果冻、酸奶、雪糕等。水果胶是一种多糖,属于水果和蔬菜中的独特纤维。它在苹果、蔓越莓、李子、橘子和橙子等水果中含量较高。
原果胶(降解)果胶(降解)果胶糖。在可溶性果胶中加入酸或者糖时可形成凝胶,而果胶酸不能。果胶酸溶液中加入Ca+可形成沉淀天然果胶类物质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
原果胶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及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转变成水溶性果胶。果胶本质上是一种线形的多糖聚合物,含有数百至约1000个脱水半乳糖醛酸残基,其相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150000。
高甲氧基果胶(HM) 、低甲氧基果胶(LM)
高甲氧基果胶是指酯化度(DE 值)大于 50%的果胶.
低甲氧基果胶是指酯化度(DE 值)小于于 50%的果胶
差别:LM果胶配合普通肠内营养液的粪便较软,但保持典型形状(粪便疏松)。
相比之下,无果胶或添加了HM的液体饮食的粪便呈现出松散状态或者部分腹泻
1、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分子的主要成分是D-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链,并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等组成的侧链。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按、钾钠和钙等盐。它是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一种结构多糖,与植物组织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相互交联,使细胞组织结构坚强,表现出固有的形态。由于动物体内缺乏降解果胶的酶类,因而果胶通常被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2、果胶酶是一个多酶复合体系,是所有能够分解果胶质酶的总称,可裂解单糖之间的糖苷键,并脱去水分子,分解包裹在表皮中的果胶,促进植物组织的分解,降低内容物的粘度。
2、从广义上讲,果胶酶可以被分为3种类型:①原果胶酶: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高聚合体果胶;②果胶酯酶:脱去果胶中的甲氧基基团,促使果胶的脱甲酯作用;③解聚酶:促使果胶中D-半乳糖醛酸的α-1,4糖苷键的裂解。近来人们提出了更详细分类方法为[3]:原果胶酶(protopectinases)、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s)、裂解酶(pectin lyases, PL)、果胶酯酶(Pectinesterase, PE)。
果胶酶是指分解植物主要成分果胶质的酶类。果胶酶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根据其作用底物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其中两类(果胶酯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还有一类(果胶裂解酶)存在于微生物,特别是某些感染植物的致病微生物中。
方法/步骤
1
苹果洗干净去蒂,切小块,不用去皮。柠檬挤汁。把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不粘锅中大火煮开转中小火慢煮。
2
一直煮到苹果呈半透明状。
3
用滤网挤压过滤出苹果胶。
4
过滤好的苹果胶再重新倒回锅里煮开。
5
因为用的苹果皮是红色的,所以带有点红,味道有果酸味和甜味。放冰箱冷藏。
6
制作好的苹果胶成品
END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乙醇充分浸泡植物提取物,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物就是果胶。
2、把植物提取物溶于水后,将ph值调到5左右。加入钙盐,因为钙盐会与果胶反应生成沉淀钙化物,然后通过过滤,就把果胶去除了。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果胶是一种多糖,其组成有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种类型。它们多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层,大量存在于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呈白色至黄色粉状,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400000,无味。在酸性溶液中较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通常按其酯化度分为高酯果胶及低酯果胶。
高酯果胶在可溶性糖含量≥60%、pH=2.6~3.4的范围内形成非可逆性凝胶。
低酯果胶一部分甲酯转变为伯酰胺,不受糖、酸的影响,但需与钙、镁等二价离子结合才能形成凝胶
除植物提取物中果胶成分的方法: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乙醇充分浸泡植物提取物,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物就是果胶。
2、把植物提取物溶于水后,将ph值调到5左右。加入钙盐,因为钙盐会与果胶反应生成沉淀钙化物,然后通过过滤,就把果胶去除了。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相关文章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