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7:02:09 编辑:菲彬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对于婴儿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方面的细节都是需要我们了解和注意的,婴儿的各方面都是比较脆弱的,免疫力也比较低,以下了解婴儿身体发育顺序。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1 小孩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孩子最早发育的是头部,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头三个月孩子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两个月的时候会笑,三个月的时候会认出妈妈,四个月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五个月开始认生了,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无意识的说爸爸妈妈,八个月会爬行,十哗改氏个月会再见。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如何
肌肉发育是有一定顺序的。当身体高度快速增长时,肌肉以增加长度为主;长体重,以肌纤维增粗为主。少年儿童全身肌肉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迟些,上、下肢肌肉的发育早于躯体肌肉,臂部和大腿肌肉的发育又早于小腿和足部的较小肌肉和手的小肌肉群。
所以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掌握动作的精确性差。为使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均衡地发展,要多做些对称、悬垂、支撑等练习,以形成正确姿势,防止畸形发展。要抓住儿童肌肉弹性和韧带伸展性好的时机进行柔韧性练习。
1、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接着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歼告 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的发展,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2 婴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怎么样?
何谓猛生长期
宝宝的生长通常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特别快,而在其它时间段里则相对比较缓慢。生长发育相对很快的这段时间即是猛生长期。因此,宝宝的生长发育呈现的是跳跃性的生长特点。
猛生长期的特点
在进入猛生长期之前,宝宝一般会显得比较安静,睡的比平时好,吃得也少,他(她)正在为生长蓄积能量。一两天之后,宝宝饿得更快,就会吃得很多,妈妈们感觉到喂奶的频率明显增加,这时不必太惊讶,应该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
不久之后,宝宝又会回到原来的就餐频率。等到下个星期或下个月,宝宝还会重复同样的生长周期,具体的时间则取决于宝宝自己的节奏,并不是恒定的。所以,在宝宝猛生长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
猛生长期的间隔
每个宝宝的猛生长期并不一样,有些宝宝每隔4天就会有一个猛生长期,而有的宝宝则是每隔4个星期。在猛生长期,家长可以明显的发现孩子每天的生长发育特别的快。一旦猛生长期过去,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逐渐慢下来。
婴儿运动系统怎么样?
(一)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特点
骨骼肌肉的迅速增长。周岁以内小儿体重、身长增加约50%,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加速生长。骨骼的率先迅速增长和钙化,为婴儿整个躯体的发育生长奠定了“支架”基础,婴儿躯体各部位肌肉的快速发育生长,使婴儿很快就有了各种动作能力。
婴儿骨骼和肌肉的迅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尤其是骨骼对钙的需要量更大。有人粗略估计,一年婴儿需要400-500克钙,相当于800-1000片钙片,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磷和维生素D。
乱散 (二)脊柱三个生理变曲逐步形成
2-3个月时,小儿会抬头,开始出现颈椎的前凸,称为颈曲;6-7个月小儿会坐时,才出现胸椎的后凸,称为胸曲;1岁左右会站、会走时、才出现腰椎的前凸,称为腰曲;只有这时,婴儿的脊椎才形成真正的人体曲线美,才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
(三)躯体与四肢生长比例的变化
躯体与四肢的长度比例逐步发生变化。出生时的指距
(为两臂向两侧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短于身长,1-2岁时两者相等。出生时上部(为头顶至尾脊之间的距离)占身长的60%,下部(尾骨至脚跟的长度)仅占身长的40%,到了十二岁,上下部就相等,各占身长的50%。这说明身长的增长主要靠腿的增长。
总的来说,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动作活动的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婴儿身体发育顺序3 婴儿各阶段身体发育的标准
宝宝出生后的最初3年,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尤其是第一年。妈咪应该对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指标经常进行一下“盘点”,这样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宝宝发育3大特点:身体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出生后宝宝的身高和体重一直在增长,但在不同阶段增长的速度也有不同。1岁内及青春期增长的速度最快,其他阶段就慢一些了;生长速度从上到下由近到远。
刚出生时头部的长度是身高的1/4,躯干和四肢相对较短,因此,他们在身体发育成熟时头部的长度只比原来增加1倍,躯干的长度却比原来增加2倍,上肢增加3倍,下肢增加4倍。
身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发育不均衡,从一出生宝宝的神经系统就飞速发育,特别是大脑,因此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育较快;相对而言,生殖系统的发育较为缓慢,只是在青春期前才开始迅速发育;心脏、肺脏、肌肉及骨骼的发育速度与体重、身高较为接近。
体重增长指标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000-4000克左右。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贴心小提示:1。给宝宝测量体重时要先排去大小便后空腹;2。要减去衣服和尿布的重量;3。在一岁以内应该每月测量一次体重;4。同龄男孩要比女孩重。
身长增长指标
身长是指头、躯干、下肢三者长度的总和,三者的比例在宝宝不同阶段不一样,出生时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长增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从2岁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之前,宝宝的身长平均每年增加6-7厘米。
年龄越小,头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下半身的增长速度快于上半身。2-7岁宝宝身长计算公式=年龄×5+75厘米。
贴心小提示:1。为宝宝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2。最好在上午进行测量,这样容易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值;3.3岁以下的宝宝可采取平躺姿势测量。测量时要注意膝关节伸直,头部有人用手固定;4。同龄男孩比女孩身长要长一些。
头围增长指标
头围增长速度在出生后第一年非常迅速,反应了脑发育的情况。宝宝刚出生时平均头围大约为34厘米,6个月时增长到42厘米,1岁时增长到46厘米。在此之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2岁时增长至48厘米。在2-14岁这一期间头围只增长6厘米左右。
贴心小提示:如果宝宝的头围低于正常值,可能存在脑发育不良的情况。
胸围增长指标
宝宝的胸廓在婴幼儿期呈圆桶形,也就是说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随着年龄增加,胸廓的左右径增加,前后径相对变小,形成椭圆形。整个胸围在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一共增长12厘米,第二年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只增长1厘米。
贴心小提示:宝宝头围与胸围的大小有一定关系,这个关系可反应身体发育是否健康。出生时宝宝头大,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到了1-2岁时头围和胸围两者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两岁以后胸围开始比头围大,如果小于头围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或胸廓、肺脏发育不良。
囟门发育指标
囟门位于头顶前部,在一岁之内是反应体内有无疾病的窗口,一般10-15个月时关闭。个别宝宝在5-6个月时囟门仅剩指尖大小,似乎关闭,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贴心小提示:如果宝宝16个月大后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或脑积水。
乳牙发育指标
3岁以前长出的牙齿为乳牙,一般来讲,宝宝在4-10个月时萌出第一只乳牙。到了2值2岁半时,20只乳牙全部出齐。通常先萌出下中切牙,依次萌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及第二乳磨牙。
贴心小提示:宝宝出牙的情况可反应身体骨骼发育状况,出牙过于推迟可能患佝偻病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关文章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