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育儿吧!

育儿吧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

婴幼儿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时间:2024-02-26 02:52:28 编辑:桐梦

一、婴幼儿发展特点?

非常好动,手脚灵活,活动能力增强,会玩及会发脾气,具有初步控制的能力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三个: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而又阶段性的过程,从出生到6岁左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婴儿期(0-1岁)、蹒跚学步期(1-3岁)、学前期(3-6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逐渐成熟,各种感觉器官逐渐发达,感觉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大脑的重量相当于成人的75%,脑袋结构进一步完善,皮层抑制机能继续发展,加强了皮层对皮层下的调节作用,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条件。

一,动作,两岁以后能跑,跳,爬高,单独上下楼,三岁时能够独脚跳,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参加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比如吃饭,穿衣,拿玩具和一些模仿性的游戏。

二,语言,幼儿语言的能力明显增强,一岁半以后由于掌握词的数量开始增多,能够说多句,到了三岁能够说简单的句子和某些复合句,甚至能够看图,讲故事,唱儿歌。

三,认知情绪,已经能分辨几种基本颜色,能辨别上,下,远,近,懂得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个时候是无意注意的发展,也出现了有意注意的萌芽。但是注意力极为不稳定,在活动中有了简单直接的思维和想象,已经基本具备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很不稳定,开始有了较为复杂的情感体验,比如愉快感,同情感。

四,个性特征,幼儿的意志开始发展,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增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活动与成人进行日常的言语交流和语言交流或者是一些游戏的过程,逐渐发展各种心理过程。

四、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人的发展表呈现出历史性与社会性。

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个体发展汇总起来演示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这种演示一方面展现了生物演化进程个体胚胎发育展示了人类的生物进化史;另一方面展现了社会演化进程个体从刚出生时的生物性的人的发展演化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并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汇总起来演化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之后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经过不断的积累发展,才使人类社会达到了今天的水平。

人类生命个体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受到一定社会史条件的制约。个人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程度、发展的过程等都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状况制约着人类总体发展水平,因而也制约着个体的发展水平。

人的发展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是相统一的。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个体的发展正是接受具有历史性的社会的经验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所以,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2、人的发展呈现出顺序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连续地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的发展是由头部到下肢和由中心向边缘进行,人的动作发展也是先由较大、较粗的动作向较小、较精细的动作的顺序进行;心理的发展也是这样,诸如记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思维的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情感的发展则由喜、怒、衰、乐等一般情绪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人的身心发展又具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概况为六个时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岁-6岁),儿童期(6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其中成年期可分为青、壮年期和老年期。这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联系着,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

每一发展阶段都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其首先表现为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发展特征,就是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应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人的发展的呈现出稳定性与可变性。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是相对稳定的,即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速度及年龄特征是大体相同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由提供人成熟的生理基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性所决定的。然而就个体发展而言,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却有一定的可变性。

不同的生理状况、营养条件,会导致不同个体的身体发展的快慢和水平,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更会导致个体不同的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表明,教育适应了人的发展的阶段、顺序及年龄特征,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并且只有促进了人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对人的价值。

4、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与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在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发展时,其速度和水平都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均衡的。例如神经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大脑重量的90%是在6岁以前发育完成的,只有10%是在6岁以后发育长成的。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在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也是不同的,如生殖系统的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不同,前者表现为发展的先慢后快,从青年发育期才开始有明显的发育变化。

根据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即人的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最快、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最佳的教育,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与不均衡性相联系的是在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由于遗传素质、家庭和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同龄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

有人统计了一组7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其中智龄为7岁者占总数的36.75%,智龄为9岁者占总数的7.08%,智龄低至五岁者占总数的4.51%。这表明处于同一年龄的儿童其智力发展水平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此外,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心理品质和个性倾向等方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

所以,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人的发展的具有现实性与潜在性。就人的心理能力而言,人是地球上最为聪明的生物体,正常个体的人都能表现出较高的身心能力。然而,就其可能指向的水平与达到的高度而言,人的发展还有极大的潜力。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已实现的水平与其可能达到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甚至有人认为人只发挥了其所具潜力的4-10%。

人的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是人类发展的无限性与个体发展的有限性的统一,如何不断地挖掘、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发展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是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及脑科学等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的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表明了人的发展的巨大潜能,也表明了教育的巨大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只要有好的教育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具有的教育信念

五、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口诀?

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六、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一般3岁左右,能辨认上下,里外,等空间知觉。他们观察事物比较零星,不会概括和联系。

小班幼儿的心理还是以直觉行动为主,想说什么,看到什么都会直接表达。

七、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所谓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中的人及其关系的认识,即对他人、社会群体、社会规范等的理解和推断。儿童不是生来就能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的,在入学以前,由于在家庭中和社会的直接接触很少,因此,他们对他人关系和社会的认识几乎为零。在进入学校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班级为单位诉集体生活给他们提供了接触群体,了解他人的机会。从小学起,个人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社会。

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在感知觉已逐渐完善的同时,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八、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1.更好奇、好问、求知欲强 为什么幼儿园大班儿童经过了中班的教学之后会更好问、求知欲更强呢?主要是因为在小班、中班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班的儿童经常什么都要问你,比如天文地理。

2.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幼儿园大班儿童,由于在中班儿童的具体思维发展以后,他们对大量的表象进行了概括,就能形成一些概念。当孩子对事物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以后,就可以出现抽象思维。但总体来说,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概括能力只处于萌芽阶段。

3.初步形成了个性 孩子到幼儿园大班阶段,他们的个性已经初具雏形,也就是说大班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对稳定。例如,在性格方面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不随大流、有主见。在社交方面,他对人对己,都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九、0-3岁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1.第一个月:婴儿出生后,母亲用母乳刺激他的嘴角的时候,婴儿会出现寻觅、吸吮、吞咽动作。脸部已有哭或笑得表情。对光有反应,突然的响声会把他吓哭,四肢成弯曲状。

2.二个月:能被逗笑,头部能稍微转动,喜欢注视色彩鲜明的东西。有的婴儿能把拳头放到嘴里吸吮。

3.三个月:已能控制头顶部,俯卧时,头居中已能抬头片刻,两手已能经常张开,不再紧握拳头,能把两只手举到眼前,自己玩弄手指。

4.四个月:俯卧时,已能用手臂撑起胸部,抬头时,头与床面可成90度角。能用眼注视周围,听觉也敏锐了不少,愿意听亲切的语调轻快的音乐。手能卧玩具能把喜欢的东西放到嘴里吸吮。

5.五个月:能看着东西坐一会儿,头能竖的相当好,有的已能翻身。能认出母亲,会发出笑声,能主动抓东西。

6.六个月:能曲俯卧翻身到仰卧,试图能坐但还不稳,能双手抓奶瓶,叫他的名字会有反应。

7.七个月:运动能力进一步加强,手更灵活,会频繁的抓东西往嘴里放,会敲打东西。坐的比较稳,并试着学爬,能发出简单的“妈”字。

8.八个月:已会爬行,能重复发出“爸爸”“妈妈”的音节。

9.九个月:不靠物品能单独坐,并爬的很快,能撕纸,拿捏东西,懂得简单的语义,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10.十个月:有的已能放手站一会儿,个别婴儿已能扶着走,对一些简单的话能有反应。

11.十一个月:语言和动作结合在一起,能理解大人的话,会摇头。有的已能单独行走一两步。

12.十二个月:站的很稳,并开始做蹲姿,牵住他的手能行走,懂得选择玩具,能理解大人的命令,能把认识的物体与其名称联系起来。

13.十五个月:已能自己走,能用勺自己舀东西吃。会翻书,能说两三个词语,能玩积木。

14.十八个月:能独自很稳地走路,有的已会跑。拉着手可上台阶,会用笔乱画,能听懂的语音更多。

15.二岁:能快跑,单独上下楼。能在原地跳,有好奇心,能自己脱鞋。

16.三岁:能两脚交替着上楼,会一脚独立几秒钟。讲话更连贯,会自己唱歌、跳舞。能自己提问题,会自己穿鞋穿袜子,但分不清左右。

十、3~6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3-6岁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是什么 :

很多家长普遍觉得3-6岁的儿童不如3岁之前好管教,这是必然的,因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一个朦胧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速度不一,特点也比较混杂,所以说想要教育好3-6岁的儿童,就需要家长好好掌握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下面给父母详细介绍一下3-6岁这个阶段每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让父母的家庭教育更轻松,那么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呢?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儿童3岁的时候

儿童3岁的时候是一个心理生长过渡期,3岁之前儿童属于无条件接受期,但在3岁之后儿童逐渐有了判断观念和选择性,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和潜意识,因此一旦到了3岁,儿童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出现和家长对着干的的表现,这是正常的,需要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儿童沟通。

2.儿童4-5岁的时候

儿童到4-5岁的时候这种叛逆心理会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儿童好奇心会变得很重,而且经过3岁那一年的认知和思维转换,在4-5岁的时候,很多事情会首先自己拿主意,而不是寻求父母的意见或是听父母的安排。而且因为行为能力的增强,导致心里的还会生出模仿的意愿。情绪起伏也变得很大,会有兴奋、安静、害怕、紧张和愤怒等多种情绪交替。家长此时要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儿童性格偏执,出现极端表现。

3.儿童6岁的时候

6岁相比较4-5岁的时候,儿童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判断,而且逆反心理会相较的减少。有了2年的叛逆,儿童已经知道自己家庭、幼儿园和生活中的运转规律,对一些事物和人也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逆反心理会小很多。但同时接触的事物更多,所以好奇心会加重,而且还会变的依赖性很强,也会变的很固执,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十分抗拒,很容易情绪化。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