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6 00:32:23 编辑:娅文
1、在无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校内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等各功能教室,每周消毒1次,于每周五放学后进行。
2、在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校内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阅览室、
图书室等各功能教室,每天彻底消毒2-3次,中午、下午放学各一次。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窥镜设备的清洁消毒:内窥镜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器械表面的无菌状态。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消毒环境的维护:内窥镜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室内表面、地面、墙壁等都需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内窥镜的隔离存储:内窥镜在使用后需要进行隔离存储,以防止交叉感染。通常会使用专用的存储柜或箱子,保持内窥镜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1、认真贯彻执行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医生护士工作期间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清洁,诊疗前后按手卫生标准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各类物品按清洁、污染分别放置,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加盖分别放置。
4、治疗时明确区分清洁区、污染区。
消毒物品必须有消毒日期、并按消毒时间摆放。
5、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敷料室、隔离室、传染病房等应有保洁措施及监控手段,定期做好监测和工作登记。
6、氧气湿化瓶、吸引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碘伏、乙醇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二次。
7、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
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传染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传染病人用过的衣被,应消毒后再清洗。
8、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活动,不得串病房和外出。
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隔离工作。
出院、转科、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9、传染病员要按病种、病情、分期、分区隔离治疗。
传染科工作护士进入传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脱去隔离衣。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员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衣服,住过的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在焚烧炉焚毁。
11、静脉用无菌液体开启铝盖中心部位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启封抽吸的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凡开启无菌液体后必须注明时间、日期、具体用途。
12、病床应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床头柜应一床一巾,用后清洁消毒备用。
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二)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四)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五)门诊、急诊的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相关内容。
(六)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七)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做好园内各活动场所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所有人员及孩子要求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对午休室保持幼儿放学后,要开紫外线灯消毒。厨房餐饮具使用后及时消毒。
幼儿园各类物品消毒方法
一、空气流通
1、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若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就可以连续开窗通风。
2、在不适宜开窗通风的时期,每日可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每日2次,每次60分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餐具、水杯消毒应“一用一消毒”,首先物理消毒,可采用者沸消毒10分钟,流通汽100°作用10分钟或洗净后用消毒柜消毒30分钟。
三、毛巾类消毒
1、消毒液配置:用含有效浓度为500mg/消毒剂溶液浸泡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冲净,通风晾晒,间隔10cm。
2、或清洗后,阳光直射暴晒干燥(不少于6小时)。
四、物体表面消毒
1、对班级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玩具柜表面、桌椅、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门窗、开关按钮等。
2、消毒液配置:含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消毒剂溶液。
3、表面擦拭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
一、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管理。
二、落实晨检制度,每天上学老师对每一位幼儿进行晨检,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异常情况的应提前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必要时在家隔离,痊愈后再上学。发现同种病例数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向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
三、老师和保育员要定期体检,教育幼儿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晒被褥,保持衣物整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幼儿所用毛巾、水杯、餐具要个人专用,及时清洗,可煮沸或用高温蒸气柜消毒,用消毒碗柜干燥存放。
五、室内外定期清扫,不堆积杂物,不乱扔垃圾,绿化带、下水道无积水。校车,园所地板、桌椅、玩具、厕所、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定期卫生清洁,必要时可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擦拭、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六、课室、睡房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须注意防止灼伤,室内必须无人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紫外线灯。灯管应到正规的医疗器械商店购买,安装数量按每立方米空间1.5瓦计算,尽量悬垂安装,使光线可以四面发散。紫外线灯开关应同时安装定时器,每次消毒半小时即可达到消毒效果,灯管寿命约1000小时,应做好登记,及时更换。灯管清洁尽量用95%酒精擦拭,避免残留水渍影响消毒效果。
七、食品仓库、厨房等要安装防蝇纱窗和防鼠的设施,管理好饮用水和食物,定期做好灭鼠、灭蚊蝇和灭蟑螂工作。
八、注意事项:使用含氯消毒剂开展消毒时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另外含氯消毒剂对金属、衣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或擦拭。要防止消毒液浅入眼内,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消毒剂的原液。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需要根据当地的卫生消防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制定,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含在制度中的内容:
1. 定期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卫生消毒,包括室内地面、墙面、玩具、工具、毛毯、床品等。消毒采取专业消毒公司的服务,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标准和消毒程序。
2. 对厕所、洗手间、餐厅、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和通风,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3. 对幼儿园师资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4. 加强家长、幼儿和员工的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幼儿园师资和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卫生素养。
5. 建立领导小组和责任制度,明确各单位和个人的卫生消毒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健康卫生。
6. 每个区域都设有卫生区和消毒区,采取分区管理,确定专门的负责人,确保幼儿活动和生活的健康和安全。
7. 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培训,让幼儿园师资和工作人员熟悉卫生消毒规范和操作方法,加强培训意识和行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总而言之,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应该是一份详细、实用、科学和有效的制度,全面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做到卫生消毒工作的规范,健康和透明。
以下是我的回答,餐具消毒制度是确保餐厅卫生的重要环节。首先,所有餐具必须清洗干净后,再使用蒸汽或紫外线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需确保餐具完全覆盖在蒸汽或紫外线灯光下,以彻底消灭细菌和病毒。
消毒完成后,餐具应存放于封闭、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再次污染。
另外,餐厅工作人员在接触餐具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最后,餐厅应定期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符合标准。
相关文章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