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育儿吧!

育儿吧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

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想象发展阶段?

时间:2023-12-23 07:01:23 编辑:蓓华

一、婴幼儿发展特点?

非常好动,手脚灵活,活动能力增强,会玩及会发脾气,具有初步控制的能力

二、0-3岁婴幼儿想象发展阶段?

0~3岁是婴幼儿生理、心理的高速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包含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意志特征等诸多方面,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成长密码”,才能真正的科学育儿,让孩子获得高品质发展。

1、感知觉能力发展

(1)感觉发展

新生儿最早出现的皮肤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然后初步出现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2)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在伴随的时候能较好的完成手眼协调的动作,比如操纵、摆弄物品等,这都是利用知觉能力来综合认识物品的属性。

2、记忆能力发展

5~6个月的时候孩子能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妈妈,但是保持的时间还比较短;

1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认识事物的增多,会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但这是的记忆是无意识的,缺乏明确目的性。

2岁左右,能够有意识回忆以前的事情,但是这种能力还比较弱。

要知道3岁之前,孩子是有记忆的,只是这种记忆大多是无意识的,日后会规划到潜在记忆中,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啥也不知道……

3、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需要18~20年的时间。

0~1岁,为婴幼儿思维方式的准备事情,凭借手摸、体触、口尝、眼见耳闻等能力,开始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方式。

孩子吃手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所以在冬季尽量在宝宝的手上涂抹天然无添加的宝宝面霜,建议松达婴儿山茶油霜,以“能吃的宝宝面霜”闻名,即便吃到嘴里也没有关系。

1~3岁是婴幼儿拥有了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物思维,又称知觉行动思维。这时候婴幼儿只有在摆弄具体事物的时候才能思考。

3岁左右在感知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期具体形象思维,3~6岁思维活动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孩子会对角色扮演、游戏、画画表现浓烈的兴趣。

4、想象能力的发展

1~2岁联系能力比较差,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的模仿,比如哄娃娃睡觉,喂娃娃吃东西。

3岁左右随着语言和经验的发展,已经能形成简单主题,比如喜欢角色扮演,扮演医生对打针画面进行模仿。

5、注意力特征变化

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较为集中的注意某个比较感兴趣的新鲜事物。5~6个月的时候能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只是维持时间较短。

1~3岁无意注意迅速发展。1岁半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12分钟,2岁半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

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摆弄某个物件或者玩耍时,作为家长不要经常打扰,否则会阻碍孩子注意力发展。

6、人际交往关系

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首先是亲子关系,其次是玩伴关系,再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到3岁的孩子主要发生的是亲子关系和玩伴关系。

1岁前主要依赖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在宝宝洗澡后,在自己双手上涂抹适量松达婴儿护肤山茶油给宝宝做一个美美的抚触,可以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1岁以后开始向往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7、自我意识发展

1岁的时候逐渐认识到自我,到3岁左右能逐渐把握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

在这一发展阶段内,孩子会对自己的物品更为在意,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进行玩具分享。

8、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出生1~2天内,会出现痛、厌恶、微笑反应。

出生7天后开始有了兴趣反应。

3~6周有愉快的反应,遇到熟悉的面孔会微笑。

4~8周会愤怒,经常出现在4~6个月的时候,比如行动受阻就会大哭咆哮等。

8~12周会有悲伤情感,经常出现在5~7个月与熟悉亲人分离时。

3~4个月会出现惧怕,主要出现在7~9个月接触陌生人时。

6~9个月最早出现惊奇,11~13个月最早出现害羞。

9、意志力发展

1岁前孩子会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

1到3岁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2到3岁的时候孩子就产生了意志力萌芽,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些简单行为,比如坐下等待开饭,等热水稍微凉一些再喝。

10、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既有先天因素也和后天环境相关,相应的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良好气质特征的发展。

11、语言发展

0~1岁为语言发生期,开始咿咿呀呀学语,开始听懂别人说话,自己开始说话。

1~3岁为语言的初步发展期,包括词汇发展、句式掌握和口语表达等。

12、动作能力发展期

婴幼儿第一年是动作能力的告诉发展期,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动作发展是先从整体再到分化动作,最开始是全身的笼统动作,然后是局部的准确、专门化动作。

先上部动作再到下部动作,即先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先大肌肉再到小肌肉动作,即先头部、躯体、四肢,再到灵巧的小手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0到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三、牙刷产品发展阶段特点分析?

牙刷产品的需求是越来越高端,越来越安全功能强大,环保

四、婴幼儿皮肤的特点?

1、皮肤娇嫩

婴幼儿皮肤娇嫩,稍微受到摩擦就有可能受伤,还有一部分婴幼儿皮肤没有摩擦也会受伤如红臀。另外也有一部分宝宝身体肥胖,臀部和大腿部位发红,稍微摩擦就可能会破皮。

2、皮肤角质层薄

婴幼儿皮肤的角质层比成年人薄很多,所以孩子皮肤遮挡作用和防护能力差。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婴幼儿专用的护肤品。

3、皮肤调节体温能力差

孩子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发烧,这主要和整个神经系统发育有关。孩子发烧在38℃以下可用物理降温方法,用凉毛巾敷额头、腋窝下和脖子部位。若体温持续性升高必须及时用药,以免引起发热惊厥。

4、皮肤吸收功能好

孩子皮肤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好很多,同样的护肤品涂抹在身上,孩子可吸收70%~80%之间。所以孩子皮肤很敏感,家长需小心呵护。

5、皮肤的酸碱调节平衡能力差

于成年人而言能完全耐受住酸碱,但婴幼儿不可以。尤其是不能给孩子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或沐浴露,会破坏孩子的防护作用,易引起多种皮肤问题。

五、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

一)觉察阶段

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二)表面接触阶段

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三)亲密互惠阶段

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

。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

六、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

1)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七、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八、我国社会救助发展阶段和特点?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以救灾救济为制度主体的时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制度过渡和转型时期;三是90年代后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到目前的制度全面建设时期。

社会救助特点: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受保人享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

九、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阶段是脱贫巩竖战,特点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传播媒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传播时代。

一.口语传播时代特征:

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

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

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

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

二.文字传播时代特征:

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

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

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三.印刷传播时代特征:

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

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

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

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四.传播时代特征:

1.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

2.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3.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

猜你喜欢

反馈